【日常】我想生活,其實與臣服有關 ─ 蓋新房子

會「有」,就會有「沒有」,如果沒有了,再蓋一個新的,就好了。
Facebook在2005年對大眾開放,但當時那個年紀的我們,還沉浸在無名小站的世界裡,很知足,對新的流行,很不屑。
直到2011年,身邊的朋友真的開始聊起Facebook這個「新世界」才一窩蜂地,各自去辦了自己的帳號,只記得當時發的第一張照片,是關於運動會的主題,高中二年級的我們大概穿著類似於紀念衫的青綠色過大棉T聚在一起,對鏡頭擺出十級的青春微笑,其他的完全想不起來。
而那個屬名我的帳號,在我26歲那年(去年,2019年),因為一段剃了頭的經歷,在當時毫不可惜地按下刪除,現在仔細算起來,那帳號整整紀錄了我8年裡的全部。
包含那些雖知曉聯絡方式,但在退出彼此現實生活後僅維持線上互不打擾,轉而遠觀祝福的社交聯繫。還有大二那次任性的獨自單車環島,那些在路途發生的一切,那沒有止盡的踩踏的熱及路人別無所求的援助。那些大學時期的瘋狂、不計形象的瞬間,那些轉換工作的心路歷程,那些當記者時風吹雨淋的煎熬。那些與他人深陷曖昧,只有你們二人明白的,那字裡行間的暗語─微小的浪漫。那些曾經走進你生命的朋友,那些滿是戲劇性的閨蜜間的情仇愛恨,那些身處異國,對家裡突然升起的滿滿的想念,幼稚的、深刻的,種種。
那帳號裡的一切,整整8年生活裡的一切,至大如八點檔般荒謬的生命經歷,極小卻硬要分享的生活裡的柴米油鹽。像是我記憶幻生出來的身體的某個部分,卻在當時那個,以為不會再有以後的當下,就這樣輕易地抹除了。
儘管心情並未因此掀起多大的波瀾,但確實遺憾、綿長的遺憾。
記得一日,E與Y來找我,道過晚安,各自回房,那晚我睡得不太好,起身去上廁所,回房時,聽到他們仍在談話,聽到Y說,那天我看到和鈺的帳號被刪掉的時候,我難過得哭了。
Y以一如往常的貧弱的聲調講出這些話,於我,卻是震耳欲聾。滿滿的震撼、惆悵,極重卻輕的悲涼,但當時那心理的平靜,如電腦環境指令依然將我包裹,其餘的一切感知,除去應當平靜的、餘下的一切,都化為影子,依日照程度,且長且短,在後續的日子始終緊緊尾隨。
但,請別誤會,我並不否定,或後悔過往的一切,因那樣的假設,或說貪求是沒有可能的,也就因此是不具意義的。況且,相比過去的混亂,這全部對我而言更多的是收穫(又或者,如果不這麼想,我該如何面對那所失甚多的一切?)
但不,請真的別誤會這是強裝正面,雖說我也確實不願意去看那已丟失的一切,但生活就是這樣,對吧。
你看出去的風景,決定你的一切,包含你的心情、狀態與遙望未來的預期心理,所以我始終選擇,站在面向太陽的那一邊。而我也始終相信,過去所發生的一切,都必然要如是發生,都是當下所能有的,最好的安排、最好的形狀。那是生活、生命,或說是宇宙所回應給我的,傾其一切能量的,最大最深的祝福。
前段日子,我偶爾也會忍不住盯著那些暗影,想著千萬、千萬不要有人,或有人的孩子,經歷與我這般不可思議卻又奇幻的際遇。但如今,我也想說,這不可複製的,沒有第二人能真正共感的私人的感受,對每個在生活裡的你而言,也都正經歷著或許不這麼舒適的小細節吧。
只是我的,那某段時日的主題,比較偏向於科幻靈異的設定,也才因此看見所謂「心不動」是如何聽起來抽象,卻是那克敵制勝的第一百零一招。
好像有點扯遠了。
誠如以上所示,我是一個如此多言的人,既然舊有的,似乎已然蒸發,那新的開始,我想帶著我的,連當時為何如此取名都忘記了的萬年帳號,蓋一個新的房子,繼續說我的故事。
雖然朋友說Facebook已經沒有人在用了、不用忙了,但只要能抵達,柏油路是路,沙石路也是路,對吧?
總之,很高興在這裏遇見你
或者,嗨、好久不見,對,我回來了:)
最後,若硬要說有什麼後悔的事
我確實有後悔。
後悔過去沒能更溫柔且至真至誠的,與曾進入我生命的你彼此相待,以至於我的生命裡,總有著滿滿的遺憾與錯過,但我想,這些經歷你們也都有過,對吧!
於是,我更萬分感謝過往的一切經歷,讓我得以真正察見那藏在極深黑暗裡的自我,以至於從可以回來的那一刻起,能全然醒悟,要用盡一切去做一個誠實的人─對自己誠實也對他人誠實,看顧每一個當下,對待彼此要永遠像可能是最後一次那樣的珍惜。
願你、願世間一切有情
都能有最好的遇見
無有恐怖、得平安自在
與你握手
Emily (emilydondon)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