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南│鄭記𩵚魠魚羹】民國25年創立至今,大菜市內屹立不搖的不敗美味!
西市場,又稱為大菜市,是一處高齡百年以上的舊市場,建造於日治時期大正九年(西元1912年),在當時是南台灣規模最大的市場,現在則被列為直轄市定古蹟,前方依然販賣著布匹,而後方位於國華路上,正對著排起長長人龍的小卷米粉,成為另一處尋覓古早味的入口......
搬到台中生活的Emi,在火車上就跟我細數了這趟台南行她一定要去回味的幾間老字號,而大菜市的鄭記𩵚魠魚羹就是其中一間,在下午1點多的烈日下,因為整修而呈現U型動線的大菜市比起記憶中更加悶熱,但即使揮汗,美食名單上的思念還是要一筆一筆收割。
找好位子後,通常老闆會直接點餐,或有時店家忙碌,則需要到前台排隊點餐,前方放置的是剛炸起的𩵚魠魚塊,金黃酥脆的樣子,看起來相當美味
搬到台中生活的Emi,在火車上就跟我細數了這趟台南行她一定要去回味的幾間老字號,而大菜市的鄭記𩵚魠魚羹就是其中一間,在下午1點多的烈日下,因為整修而呈現U型動線的大菜市比起記憶中更加悶熱,但即使揮汗,美食名單上的思念還是要一筆一筆收割。
台南│鄭記𩵚魠魚羹
比一旁的江水號年輕5歲,鄭記𩵚魠魚羹開業於民國25年,也是歷史相當悠久的老店,傳承到現在已經是第三代經營 (延伸閱讀:【台南│江水號】隱身大菜市高齡80的超級老字號!尤其芋頭簡直夢幻逸品,走過路過也要回頭再吃過!)
找好位子後,通常老闆會直接點餐,或有時店家忙碌,則需要到前台排隊點餐,前方放置的是剛炸起的𩵚魠魚塊,金黃酥脆的樣子,看起來相當美味
𩵚魠魚─
𩵚魠魚又通稱為馬鮫魚,裹了粉後油炸再放進羹湯中,搭配麵、米粉或白飯,是台灣普遍常見的小吃,而其實在古時宮廷料理中,𩵚魠魚常以燒烤的方式呈現,肉質扎實多汁,被美食家譽為「仙界美食」在古時候是相當備受歡迎的料理。
幾十年的歲月過去,撈麵的鐵勺交過一代又一代,不變的除了是記憶中的老味道,還有這個店址,跟江水號一樣,就地成為座標,陪伴著老市場走過一年又一年......泛黃的牆面、斑駁頹舊的海報,記錄著鄭記的歲月刻痕
鄭記𩵚魠魚羹的湯頭有著明顯的大蒜香氣,搭配一旁脆口的高麗菜葉,在羹湯濃稠的口感中,還能保留一點清爽,也不會太過甜膩稠厚,對不太喜歡勾芡食物的我而言,是很順口的一碗𩵚魠魚羹。
而魚肉的部分,因為送上時全部都淹入羹裡,且也不是在剛起鍋的情形,所以沒有吃到沾濕仍酥脆的𩵚魠魚塊,但魚塊中間仍保持魚肉的濕潤,不會太過乾柴,略為醃漬過的魚肉,也有著微微的肉汁甜味,與羹湯的味道相當平衡
談到羹品,我還是鍾愛羹湯和米粉搭配的口感!滑順濃郁的羹湯搭配米粉略為粗糙的突兀感,讓口感層次更加多元,且細直米粉更能夾帶足夠的羹湯一起入口,幾乎可以不用使用湯匙,直接以米粉就口,湯液會自然合適地跟上。
加入一點烏醋,還能以酸澀的刺激,將口感層次更加提升,在炎熱的氣候也會越吃越開胃!
熱到顧不得鏡頭失焦,只想趕緊將他完食。正當我們吃得汗流浹背的同時,也有幾組客人陸續入座補足空位,雖然在大菜市內難免悶熱,但鄭記𩵚魠魚羹的美味還是足以抵禦無情的艷陽~ 喜歡𩵚魠魚的你千萬別錯過啦!
每次走進大菜市,昏暗的燈光搭配老舊屋頂,只有店家透出的幽微亮光與招牌點亮走廊,常給我一種走在早期日本街町的錯覺
√ 台南古早味特輯 √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