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緬甸】我所看見的緬甸─仰光,昔日首都的金碧輝煌,大金塔的召喚
現在時間是2025年7月20日,我人在瑞芳小鎮。這兩天小鎮因為一個從台灣外圍走過的薇帕颱風,而遭受狂風暴雨的洗禮,我被大雨與工作日的疲勞圍困,在咖啡館裡以一種無靈魂的方式在網上閒晃,點進部落格查看,發現了當時緬甸獨自旅行時,規劃要寫下的文章,後來只完成了幾篇統整系列文。
點開當時已經整理好在草稿夾裡的照片,他們像薇帕颱風無事路經,一張一張照片卻讓我的心頭滿是震盪,那次緬甸的獨旅已經是2017年的事,這些照片的背後是24歲的我的眼睛,雖然後來的緬甸因為政治因素難以再訪,但現在能看著這些照片,透過32歲的我回憶起那些曾經,仍然感謝那趟旅程,何其有幸。
也願與你分享,我所看見的緬甸-仰光。
撇除去新加坡實習的經驗,這是我第一次到東南亞國家旅遊,當時緬甸給我的感覺滿富生機,雖然空中的電線總是糾結複雜,但充滿了強烈的生活氣息。
我說的不是氣味,而是那種熱烈的生活感。那是持續不斷或大或小的汽機車引擎與喇叭聲,是在路邊當街安靜料理的油炸小販,是在喧鬧中目光低垂赤腳行經的僧人,是幾名緬甸男人站立在街邊聊天,邊順手整理身下的籠基。比起台灣感性的溫婉有序,那是一種將手腕貼著耳邊感受血液流過的那種熱烈而赤裸的生活感─樸實且坦蕩。
這是我在緬甸的第一個早晨,預計要在晚上八點搭程夜巴前往蒲甘,於是隨意在 google map 上尋找幾個鄰近的寺廟,這是從背包客棧走出來,我遇見的第一座寺廟,也是我第一次看見金塔的形狀。














/ 我最喜歡的金塔 Maha Wizaya Pagoda /
希望我沒有記錯他的名字,我只清楚知道他不是大金塔,但卻是我仰光最喜歡的佛塔,可能正因為他不是大金塔,少了主要的觀光客人潮,讓我擁有一個沈靜的午後。我在正午的時候抵達,赤腳踩在被烈日曬過的白色磁磚上,又燙又有種安心感,還遇見了幾隻扭著身體曬太陽的狗狗。
喬達基臥佛真的很大一尊,我在這邊唸了一部金剛經後哭了,當時的我覺得那是種感動與受困於剛出社會年輕人煩惱的眼淚,但現在回想的當下,看著臥佛像,突然覺得菩薩很像在說,這有什麼好哭的呢? (微笑撐頭
很多時候苦惱來源,都是一種自我為難對吧。




很多時候苦惱來源,都是一種自我為難對吧。




以前有個朋友叫琇育,當時分享緬甸的照片給她看,她總說我拍照的視角很有趣,我一直覺得她只是很盡力在試圖欣賞我的照片,但我現在好像能感受到她說的有趣了。
扶額的佛陀與顫顫巍巍的我???
/ 最初與最末,令人目眩,大金塔的魔幻魅力 Shwedagon Pagoda /
大金塔的日與夜,當時我因為受到琇育的影響,也開始對拍照產生了慾望,買了 CANON 70D,安靜地走過那些風景,等待、感受、看見,幾年過去我已經逐漸不拍照了,美其名是透過眼睛去紀錄,但或許也是一種對生活的麻木,於是也漸漸喪失一種捕捉與感受的能力。
在回顧下面幾張大金塔的照片時,我好像又能重新感覺,當時自己按下快門那個「發現」的瞬間,那個感覺身邊正在具體發生的,與鏡頭背後按下快門的我,心裡頭構建與詮釋著的那些,我所看見的旁人的故事。
或許照片,不單單只是紀錄當下的看見,而是紀錄那個曾經如此發現的,我的眼睛。
√ 延伸閱讀 √
留言
張貼留言